222328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员介绍   >  马骧
马骧 教授,博导,国家杰青,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FRSC)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精细化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校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长。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FRSC)。2003年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应用化学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和2017年分别在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和访问研究。现担任英国染色家学会(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 SDC)颜料和溶剂染料技术委员会(Colour Index Pigment and Solvent Dyes Technical Board)编委,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青委会委员,超分子化学专委会委员,光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染料专委会副秘书长,精细化工专委会委员(2022.05-2027.05),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任学术期刊 Dyes and Pigments 执行主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第二届化学学科编辑工作组委员(2024.01-2025.12),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Sci China ChemChinese Chem Lett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2024.01-2025.12),《精细化工》,《过程工程学报》《染料和染色》和《上海染料》等期刊编委。担任广西绿色化工新材料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宁波市生物医学成像探针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基于精细化工功能染料的有机光电功能组装材料和产品工程的研究。围绕功能染料的发光性能调控和功能应用拓展等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发光性能调控的原创性新策略“组装诱导发光”,开展了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一)通过组装诱导精细调控染料的能带结构,构建了可调控多色荧光(含白光)的功能体系;(二)通过组装诱导有效调控功能染料的室温磷光(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发射效率,构建了系列便于规模化制备的纯有机非晶态室温磷光产品体系;(三)制备了面向实际应用场景的发光可调控智能材料,进行了技术转化和产品开发。

近年来已经在 Acc. Chem. Res.Chem. Soc. Rev.Sci. Adv.、Natl. Sci.Rev.Nature Commun.、Mat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CS Chem.Chem. Sci.Adv. Funct. Mater.Adv. Opt. Mater. 和化工主流期刊Chem. Eng. J.Ind. Eng. Chem. Res. 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80篇。论文被SCI引用11000余次(H指数57),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16篇,“ESI热点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出版译著两本,英文专著三个章节,合编中文教材一本。

2023年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202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2022年度青山科技奖,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项目资助,202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2020年上海化学化工学会第十四届庄长恭化学化工科学技术进步奖,2020年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9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年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2019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18年上海青年科技英才”,2018年度华东理工大学十大学术进展,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青年英才校长奖特等奖”,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2013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2010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9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