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共价药物新舞台——瞄准赖氨酸的共价药物开发

共价药物新舞台——瞄准赖氨酸的共价药物开发

共价药物一百多年前就已出现,例如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它们的乙酰水杨酸基团以及β-内酰胺四元环,可以与靶标蛋白上的亲核基团产生共价反应,从而以更牢固的共价方式结合受体。这意味着与非共价药物相比,它们具有更长的作用时间,并且能够在更小的剂量下发挥药效。近年来,共价药物因其效力和能力而越来越受到药物开发人员的关注。大名鼎鼎的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依鲁替尼(ibrutinib)和抗SARS-CoV-19药物Paxlovid中的活性成分nirmatrelvir都是共价药物(图1)。

图1. Ibrutinib和nirmatrelvir化学结构。


共价药物通常带有一个亲电基团,可以与受体蛋白上丰富的亲核基团产生共价反应,因此共价药物上的这个反应活性基团,也被形象地成为“弹头(Warhead)”,例如irutinib和nirmatrelvir上的亲电弹头就分别是丙烯酰胺与氰基。从蛋白受体的角度来看,氨基、羟基、甲巯基、巯基、咪唑基等亲核基团,都可以成为共价药物靶向的基团。其中,半胱氨酸巯基丰度较低,在众多适应症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学作用,而且去质子后巯基具有高度的亲核性,因而成为了绝大多数共价药物靶向的目标。Ibrutinib和nirmatrelvir均靶向受体上的关键半胱氨酸,前者瞄准的是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上的Cys481;后者则靶向SARS-CoV-19病毒的3C样蛋白酶(3CLPRO)上的Cys145


尽管半胱氨酸因其上述特性成为了绝大多数共价药物靶向的基团,但仍然存在非半胱氨酸的氨基酸靶标,为其它的共价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思路,例如在蛋白组中大量存在的赖氨酸。半胱氨酸作为共价结合位点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却存在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它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人体蛋白质的半胱氨酸的比例很小,因此可以实现较高的选择型和较低的脱靶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半胱氨酸较低的丰度,使得靶向半胱氨酸的策略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地适应共价药物的开发。与半胱氨酸不同,赖氨酸在蛋白质中广泛存在,它侧链的氨基同样具有较强的亲核性(尽管在生理条件下,大多数赖氨酸氨基被质子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赖氨酸有望使更多人类蛋白质可用于靶向共价药物。赖氨酸残基的数量几乎是体内半胱氨酸的三倍,平均每种蛋白质大约包含32个赖氨酸残基。


半胱氨酸靶向共价药物的研究还发现,某些与癌症相关的蛋白质(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可以产生突变,以将其关键的被靶向的半胱氨酸残基转换为其他氨基酸,从而使曾经的母体蛋白靶标不再被药物靶向,实现所谓的耐药性。与之相反,靶向赖氨酸的药物被卷入耐药性问题的可能性较低。这是因为对于某些大类蛋白质(例如激酶中),赖氨酸对蛋白质的功能至关重要,无法用另一种氨基酸代替。作为药物靶标,赖氨酸不仅用途广泛,而且产生耐药性的问题较少。尽管如此,专家仍然认为,靶向赖氨酸的共价药物开发至少要落后半胱氨酸十年以上。目前尚无靶向赖氨酸的共价药物上市,而靶向半胱氨酸的共价药物例如ibrutinib和osimertinib,不仅成功上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定了共价药物开发的基调。

图2. Osimertinib化学结构。


赖氨酸的潜力


尽管赖氨酸在蛋白质中普遍存在,但并非所有赖氨酸都可以作为药物的靶点。当暴露在酸性甚至弱碱性环境中时,例如生理 pH 值时,赖氨酸的侧链氨基都会质子化,不再具备亲核性。因此,药物开发通常会注重那些蛋白质内部赖氨酸,尤其是具有较低pKa的赖氨酸残基,它们可能会以中性而非质子化的氨基形式存在。


为了探索赖氨酸的潜力范围,研究人员最近绘制了人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分布图,以寻找可成药的位点。他们的努力表明,在这个相对未开发的领域存在大量机会。康奈尔大学化学家 Mikail Abbasov 及其同事梳理了人体蛋白质可靶向赖氨酸的免疫细胞和癌细胞[1] 研究人员绘制了超过 14,000 个赖氨酸,其中至少有 3,000 个可以用于开发共价药物。该小组还进行了实验,以评估各种反应基团在不同位点与赖氨酸共价结合的效率,为共价药物设计提供起点。


共价/非共价相得益彰


赖氨酸的亲核性比半胱氨酸较低,因此可能需要活性更高的亲电弹头。但从共价药物的角度来看,过强的亲电基团可能会导致药物本身的化学稳定性出现问题(例如含有醛羰基的化合物,其对湿度较为敏感),而且过强的亲电性会导致共价药物的选择性降低,导致它们可能与血液中的水、酶或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开发者因此需要在亲电药物设计中平衡反应性和稳定性。由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 Maurizio Pellecchia 领导的团队已经在这个平衡点的追求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从高亲电性的磺酰氟开始,通过调整正确的给电子基团来调和它的亲电性[2] 在另一个案例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芳基氟磺酸酯(图3),可以与受体上的赖氨酸发生选择性共价结合[3]

图3. 靶向赖氨酸的含芳基氟磺酸酯的共价药物候选物。


共价药物的亲电弹头不能与药物分子中的其它部分割裂开来,否则单独地合成一个芳基氟磺酸酯岂非就可作为共价药物?图3分子上的多肽部分需要与受体蛋白实现有选择性的非共价作用,将其亲电弹头递送到靶向的赖氨酸附近,从而促进氟磺酸酯与赖氨酸之间的共价反应。抗SARS-CoV-19药物Paxlovid中的活性成分nirmatrelvir,就是依靠这种非共价为基础、共价结合为重点的模式,实现对于3C样蛋白的绑定而使其丧失关键的生物学活性。


共价键的形成与断裂


可逆共价抑制剂也是共价药物发展的一个方向,所谓的可逆并非有机化学层面的可逆,而是指产生的共价键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断裂。例如nirmatrelvir中,通过分子上的氰基与半胱氨酸巯基之间形成的硫代亚胺酸酯,可以在水解的条件下分裂为巯基和酰胺。它并没有恢复初始的氰基,因此从有机化学家的角度来看,这并非一个可逆反应,而是反应产物继续的降解。但从药理学来看,巯基被恢复,因此受体得到了再生,所以属于可逆过程。


醛基可以靶向赖氨酸氨基,产生可逆共价结合的效果。以醛基为弹头的共价药物已经实现了商业化,例如2019年通过FDA审批的治疗镰状细胞病的voxelotor(图4),就是通过药物分子中的醛基结合血红蛋白上的 N 端氨基实现药效的。

图4. Voxelotor化学结构。


尽管Novartis因为商业原因放弃了voxelotor,但还是开发了可逆共价抑制剂 roblitinib,一种靶向半胱氨酸的含醛基共价药物,并通过了2期临床试验,作为肝癌的潜在疗法。虽然voxelotor和roblitinib都不靶向赖氨酸,但针对赖氨酸的共价药物,似乎离问世不算太遥远了。


靶向赖氨酸的共价药物,任重而道远


制造有效的共价药物需要平衡各种因素,药物分子骨架、亲电基团的选择、恰当的反应活性以及靶标赖氨酸周围的微环境。尽管含量丰富,但赖氨酸并不意味着能够取代半胱氨酸作为首选的共价靶标。相反,研究人员希望半胱氨酸和赖氨酸能够相互补充,以扩大整体可成药空间[4] 除了赖氨酸之外,丝氨酸与酪氨酸也成为了研究的靶标(丝氨酸实际上已经在阿司匹林的神话里面成功地成为了靶标)。尽管困难重重,但一旦成功,共价药物抑制剂的开发经迎来崭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Abbasov, M. E. et al. A proteome-wide atlas of lysine-reactive chemistry. Nat. Chem202113, 1081–1092.

2. Udompholkul, P. et al. Lysine Covalent Antagonists of Melanoma 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 J. Med. Chem202164, 16147–16158.

3. Baggio, C. et al. Aryl-fluorosulfate-based Lysine Covalent Pan-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 (IAP) Antagonists with Cellular Efficacy. J. Med. Chem201962, 9188−9200. 

4. Kim, S. E. Looking to lysine. ACS Discovery Report. Q2, 2022.


(本文由北纬55°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动态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机建模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购书送好礼
天然纤维材料
口腔微生物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
材料学领域约200份+SCI期刊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左智伟--多次发布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广州
天大
清华
清华
北大
西安电子
中科院
南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