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琦

个人简介

李琦,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破格)。医学博士,墨尔本大学博士后,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神经内科Fellow,美国NIHStrokeNetFellow。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医学高端人才、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获得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青年医师奖、中匈科学合作基金-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2017-2019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主持科技部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课题(50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是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重庆市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长。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委员会重症脑血管疾病常务委员。2008年读研究生期间获得第60届美国神经病学大会TravelScholarship。2008年跨界参加全国放射科青年医师英文大赛获得一等奖。2010年62届美国神经病学大会获得美国神经病学会国际学者奖。2010年澳大利亚获得2010年澳大利亚卒中学会(StrokeSocietyofAustralasia)特殊贡献荣誉。李琦长期担任留学生全英文医学教学工作,并多次获得最受欢迎老师奖,2014年6月获重庆医科大学英文讲课比赛一等奖。2016年4月获欧洲卒中大会ESRFtravelgrant。2017年5月获中国脑卒中防治百篇优秀论文北斗一等奖。已在国际知名SCI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在Lancet,Radiology,Stroke,JNNP,EuropeanJournalofNeurology,EuropeanRad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30余篇,并担任等多个国际SCI杂志审稿人。前期研究成果被Lancet,BMJ,LancetNeurology,JAMANeurology,Stroke,Neurology的等顶级杂志多次引用。参编国家统编研究生教材1部及神经病学专著3部。参与编写多部国际脑血管疾病专著。曾多次受邀赴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做学术报告。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脑血管疾病,神经影像

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李琦通过对大量人群脑血管的观察,发现并提出了三种Willis环血管变异。提出了前后循环新分型。2009年提出CTA作为首选筛查方式替代DSA作为SAH的筛查,发表于Radiology封面。当时先于西方社会提出此观点,目前中西方已经将CTA作为动脉瘤筛查的手段广泛应用。在澳洲期间,报道了一位患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的澳洲病人的罕见脑血管病变,总结澳洲临床脑血管疾病患者特点,提出大脑中动脉近端阻塞患者静脉溶栓效果明显差于远端阻塞患者,并提出对该部分患者采用动脉治疗的观点,该观点在2015年被多个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大规模国际研究证实。2015年基于多年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命名了可用于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一种征象Blendsign,已经被路透社健康栏目(ReutersHealth)采访并报道,同时被美国HealthyLiving杂志转载。Blendsign已被国内外专家验证并运用于临床实践。Blendsign被外国专家写入了国际指导神经科诊疗的Expertreviewofneurotherapeutics(神经疾病治疗学专家评述)和国际平扫CT全球规范(StandardsforDetecting,InterpretingandReportingNCCTMarkersofICHExpansion)并在annalsofneurology杂志发表,并被写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6》。2016年提出另一种血肿扩大新征象Blackholesign,受到2016欧洲卒中大会(ESC)做大会口头发言邀请。因blendsign和blackholesign的发现,连续两年荣获由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颁发的中国脑卒中防治优秀百篇论文·北斗奖。2篇论文被F1000收录,并被耶鲁大学教授作为newfinding推荐。李琦医师于2017年在国际上再次提出并以李琦的名字命名了脑血管疾病的新征象(LiQi'sIslandSign),是目前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脑血管疾病征象,并发表于《stroke》杂志。2017年受邀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参加第六届世界脑出血大会,并作关于脑出血的口头报告,2019年受邀赴西班牙参加第七届世界脑出血大会并做报告。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