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賴詩萍

个人简介

學經歷與榮譽 •國立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及物理系教授。(2015-迄今) •國立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及物理系副教授。(2010-2015) •美國馬里蘭大學天文研究所作博士後研究。(2003-2006)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研究室。(2001-2003) •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美國伊利諾大學天文研究所。

研究领域

雖然我們已經知道恆星是在分子雲經由重力收縮而形成,然而詳細的恆星形成過程仍然大部份是為之的。例如,磁場與紊流是否能主導恆星形成是一個在最近一直被爭論的問題。就像是物理的問題,恆星形成區的初始狀態很可能決定了它未來的發展,因此為了要更了解恆星形成的過程,我致力於研究早期恆星形成區的物理狀態與環境。此計畫主要可以分成兩部份 (1) 測量恆星形成區的磁場分布 (2) 研究最年輕原始恆星的噴流及化學定年。 1. 測量恆星形成區的磁場分布 測量磁場的強度及大小是驗證現代恆星形成理論的重要工作。我曾經使用Berkeley-Illinois-Maryland Array 以及 Submillimeter Array (SMA) 作了許多成功的觀測。我現在參與SMA一個以測量磁場分布為目標的重要計劃,以及使用IRAM 以Zeeman effect 測量磁場強度的重要計畫。 2. 研究最年輕原始恆星的噴流及化學定年 觀測剛剛誕生的恆星及其周圍的分子雲核 (molecular cores) 是了解恆星形成的起始條件的必要工作。其中從原始恆星噴出的噴流是恆星形成最壯觀的景象,也是移除角動量使分子雲能順利塌縮形成恆星的關鍵效應。我已經成功的取得Arizona Radio Observatory, SMA 以及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 (ALMA) 的觀測資料來研究最年輕的原始恆星及其噴流的演化,以及使用含氘分子來進行化學定年。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M. Takami, H.-W. Chen, J.L. Karr, H.-T. Lee, S.-P. Lai and Y.-C. Minh, “Emission Mechanism of "Green Fuzzies" in High-mass Star-forming Region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748, 8 (2012) •F.O. Alves, J.M. Girart, S.-P. Lai, R. Rao and Q. Zhang,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NGC 2024 FIR 5 Dense Core”,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726, 63 (2011) •H.-B. Li, M. Houde, S.-P. Lai and T.K. Sridharan, “Tracing Turbulent Ambipolar Diffusion in Molecular Cloud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718, 905 (2011) •C.-L. Hung, S.-P. Lai and C.-H. Yan, “The Evolution of Density Structure of Starless and Protostellar Core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710, 207 (2010)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