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何平华

个人简介

江西彭泽人,汉族;笔名荷锄,自号荷篠翁。获文艺学影视文学方向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古代诗画比较方向博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代广告》杂志社“学术版”特约编审、上海市理论电视专题片策划中心特聘专家;兼涉文学、绘画及影像艺术创作实践。 主要开设课程 本科生专业课程:视听语言与影视广告制作、广告经典理论与著作选读、广告与营销前沿讲座、广告理论与案例评析 研究生专业课程:影视语言与影视广告创作研究、广告经典著作与广告理论史专题研究、国家影像跨文化传播:广告与电影、视频广告传播与营销

研究领域

视觉文化与传播、广告传播与实务、文艺理论与批评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长镜头广告发展及其传播特征与体验营销》,《现代传播》,2015年第4期 《全媒体语境下台湾地区老年人阅读现状实证研究》,《中国出版》,2014年第3期 《新媒介技术革命下的中国广告》,《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符号学视野下的古代诗画关系理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39辑 《电影要向世界客观而完整地传达中华民族形象——从张艺谋、贾樟柯的电影说开去》,《文汇报》(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2014年1月4日 第8版整版,(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学院官网、凤凰网等国内外多家主流媒体官网全文转载) 《广告视听语言转向及其后现代趋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新形势下书刊广告发展之我见》,《中国编辑》,2013年第9期 《广告教育的“学”与“术”:从课程设置角度看我国高校广告教育的“术化”倾向》,《新闻界》,2013年第12期 《从“纸媒”到“屏媒”:现代编辑的视觉素养论》,《编辑之友》,2013年第12期 《网络事件的报道与新闻价值的取舍》,《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12期 《多屏时代视频广告的叙事转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影像的时空观与电视广告叙事史中的时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4卷 《论传播语境、价值取向与国家影像的符号表达》,《新闻记者》,2011年第8期(2011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论文观点被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列为2011年度新闻传播学代表话题之一) 《论电视广告对电视媒介形象的建构》,《新闻界》,2011年第8期 《试论广告文本的特性及其史学价值》,《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6期 《媒介特性与节目风格:关于电视节目纪实化倾向的思考》,《新闻记者》,2009年第3期 《从“需要层次论”看广告理论策略的嬗变》,《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论广告影像风格的形式主义特征》,《中国广告》杂志,2008年第10期 《论影视广告语言的泛符号化》,《广告学报》杂志,2008年第3辑 《影视广告中的女性与商品的情色化》,《广告研究》杂志,2008年5月号 《影视广告语言传播与受众的期待视野》,《传播学研究集刊》,2008年第6辑 《论影视广告语言传播与完型心理》,《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论“雪个精神”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示》,《爱艺客》,2008年1月 《<神话>的商业拼盘》,《美化生活》杂志,2006年1月 《论影视文学审美创造特征》,《当代电影》,2005年3月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官网“中国文学网”全文转载) 《民族文化符号与广告创意》(学术主持),《社会观察》,2005年2月号 《写作的二难》,《传播学研究集刊》,2004年第2辑 《重塑辉煌的上海广告业》,《广告导报》,2004年4月号 《灵与肉:生命的双翅—伯格曼电影剧作主题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5月 《摩灯的力量—伯格曼电影剧作主题论》,《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4月 《比兴与八大画风·上篇》,《荣宝斋》杂志,2004年1月 《比兴与八大画风·下篇》,《荣宝斋》杂志,2004年3月 《喧哗在别处—“后五代”电影缘何遭市场冷遇》,《社会观察》杂志,2004年2月 《海派绘画的文化策应和自律传统》,《艺术探索》杂志,2003年1月 《简论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导语》,《九江师专学报》,1993年1月 《试论孤独在审美创造中的独特地位》,《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3月,(《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观点摘编) 《从“水气火土”诸概念看早期中西哲学阐释世界的差异》,《高师函授》,1992年1月 《广告产业变迁与广告教育变革及理论建设刍议》,中国广告,2020.12 《智能技术驱动下品牌塑造逻辑重构》,《智能营销传播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7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