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海燕

个人简介

2004.01—2007.10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师 2006.09—2007.10 教育部办公厅综合处 2007.10—2013.03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传播学院教师 2013.03—2018.07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传播学院副教授 2018.07—2022.07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传播学院副教授 2022.07—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部长\传播学院教师 奖励荣誉 2023年8月获上海市政府第十四届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 2023年8月获华东师范大学杰出育人贡献奖 2023年3月获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成果三等奖 2022年1月获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1年12月获上海市政府第十三届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 2021年3月交通部民航系统党建课题研究二等奖(省部级) 2021年1月获华东师范大学党建研究成果三等奖 2019年3月被评为上海市教卫系统“三八红旗手”(省部级) 2019年1月获华东师范大学党建研究成果二等奖 2017年3月被评为2016-2017学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系女职工的好领导” 2016年7月被评为2015-2016学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3年9月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征文一等奖 2011年9月被华东师范大学工会评为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管理服务新星” 2009年1月被评为华东师范大学“三八红旗手” 2006年9月获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度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4年9月被评为2003-2004学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 其他 撰写政府决策咨询专报40余篇,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曾荣获第十三届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一等奖和第十四届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三等奖,助力上海市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了政府部门的实际工作

研究领域

影视理论、影视文化产业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性期刊论文 杨海燕,《“忠恕之道”伦理意蕴的现代反思》,《上海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杨海燕,《新世纪中国新生代国产电影的多维镜像》,《当代电影》2015年第10期; 杨海燕,《<箱子>:一次精神分析理论的软着陆》,《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 杨海燕,《一场后现代主义的狂欢盛宴》,《当代电影》2015年第8期; 杨海燕,《大学思维教育》(独立作者),《当代外语研究》,2021年第6辑; 杨海燕,《上海电影节品牌辨析度的提升之道》(独立作者),《思想与文化》,2021年第26辑; 杨海燕,《屋顶上的后现代主义史诗》(独立作者),《思想与文化》,2019年第24辑; 杨海燕,《“泛审美”视域下的中国都市电影形态》,《思想与文化》2016年第2期; 杨海燕,《新世纪中国新生代都市电影转型的客观根源探析》,《城市文化研究》2016年第2期。 代表性报刊智库文章 杨海燕,《春节档“开门红”对上海电影产业的启示》(独立作者),《文汇报》2023年2月7日; 杨海燕,《大学思维教育的“四重境界”》(独立作者),《中华读书报》,2020年9月23日。 杨海燕,《将抗击疫情作为“活教材”融入中小学生命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第一作者),《解放日报》2020年4月21日。 杨海燕,《江南电影:基于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影像记忆》(独立作者),《文汇报》2019年5月2日; 杨海燕,《“大国情怀”点燃新时代电影创作》(独立作者),《文汇报》2019年1月18日; 专著教材 《新时期中国都市电影文化意味研究》(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杨海燕,《从边缘走向中心——中国电影新生代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版。 杨海燕、方金奇,《智慧的回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杨海燕,《中外经典电影作品赏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满方、杨海燕,《中国经典电视节目赏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王晓玉、杨海燕,《影视文学写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晓玉、杨海燕,《中国电影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